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。
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
例子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1卷:“超度苏二爷,朱婆及苏胜夫妇亡灵,这叫做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,yǐ dé bào dé
注音一ˇ ㄓˊ ㄅㄠˋ ㄩㄢˋ,一ˇ ㄉㄜˊ ㄅㄠˋ ㄉㄜˊ
感情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是褒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对人的态度。
近义词以直报怨、以德报德
字义分解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铁板钉钉(意思解释)
- 后继有人(意思解释)
- 节用裕民(意思解释)
- 忧喜交集(意思解释)
- 多才多艺(意思解释)
- 令人神往(意思解释)
- 气充志骄(意思解释)
- 栋梁之材(意思解释)
- 不分青红皂白(意思解释)
- 人心归向(意思解释)
- 咄咄逼人(意思解释)
- 因噎废食(意思解释)
- 逆来顺受(意思解释)
- 狭路相逢(意思解释)
- 大开方便之门(意思解释)
- 死不开口(意思解释)
- 阳春白雪(意思解释)
- 画地为牢,议不入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室迩人遥(意思解释)
- 家无儋石(意思解释)
- 心烦意乱(意思解释)
- 面有难色(意思解释)
- 断织劝学(意思解释)
- 安闲自得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趣(意思解释)
- 似是而非(意思解释)
- 材雄德茂(意思解释)
※ 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的意思解释、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是什么意思由潮知浩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初生之犊不畏虎 |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 |
反哺之私 | 反哺:幼鸟长大后,衔食喂其母。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,报答养育之恩。 |
横眉冷对千夫指 | 比喻以愤恨和轻蔑的态度对待敌人的攻击。 |
有胆有识 |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。 |
弦外之响 | 比喻言外之意。 |
刑期无刑 |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,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。 |
哀而不伤 | 哀:悲哀;伤:伤害;妨害;悲痛过分。①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过度伤心。后用来形容诗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调;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。 |
栋梁之材 |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。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。 |
赶尽杀绝 | 驱除干净;彻底消灭。比喻残忍狠毒;不留余地。 |
和风细雨 |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现象;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。 |
仰屋著书 | 仰:脸向上;著:写。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。 |
兵无常势 | 兵:战争;常:常规、不变;势:形势。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。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。 |
半吊子 | 肤浅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说话随便,举止不沉稳的人。 |
唯物主义 |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,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,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。 |
不得而知 | 得:能够。无从知道。 |
语不惊人 | 语:言语,也指文句。语句平淡,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。 |
吃不了兜着走 |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。 |
夷为平地 | 夷:拉平,铲平。铲平使成一块平地。 |
命与仇谋 | 仇:仇敌。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。形容命运不好,常遇挫折。 |
发号施令 | 发、施:发布;下达;号:号令、命令。发布命令;下达指示;进行指挥。 |
妻儿老小 | 指全家人。用在表示家族负担。 |
缠绵悱恻 | 缠绵: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;悱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无法排遣。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。也作“悱恻缠绵”。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异宝奇珍 | 珍异难得的宝物。 |
平心而论 | 论:说。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;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。 |
不可磨灭 | 磨灭:指痕迹、印象、功绩、事实、道理等;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。形容永远不会消失。 |
珠还合浦 | 合浦:汉代郡名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。 |
横七竖八 | 有的横着;有的竖着。形容杂乱无章;没有条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