唇焦口燥的成语故事
拼音chún jiāo kǒu zào
基本解释焦:干。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。
出处唐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。
暂未找到成语唇焦口燥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唇焦口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闻风而动 | 宋 陈亮《祭赵尉母夫人文》:“登堂莫及,闻风而起。” |
血气方刚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。” |
倒背如流 | 郭沫若《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》:“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。” |
屈指可数 | 唐 韩愈《忆昨行和张十一》:“自期殒命在春序,屈指数日怜婴孩。” |
有两下子 | 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蒋介石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。” |
谨小慎微 | 汉 刘安《淮南子 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时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 |
将功补过 | 《晋书 王敦传》:“当令任不过分,役其所长,以功补过,要之将来。” |
无时无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,无时无刻不在心上。” |
擦肩而过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2回:“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。” |